2021年我使用的摄影设备
又到了一年一度分享设备清单的时间了,这也算是每年的固定项目,赶在黑五和双十一期间,给大家分享一下今年我所使用的摄影器材,买了哪些,又卖掉了哪些,给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做个参考。因为设备这个东西吧,不用真不知道,用的时间长了也就会慢慢发现缺点,所以这个视频就和大家聊聊长期使用后的感受。
目前我主要拍摄的题材是城市风光,围绕在日落和夜景拍摄会比较多,外出旅行一年也会有几次,长短途都有,这其中包括旅行中的随手记录和风光,以及延时摄影,所以我的设备都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架构的。
相机篇
熟悉我的小伙伴都知道,我有两台富士X-T3,银色这台是在当时刚上市就预购了,在三年内经历了大风大浪,风里雨里的没少折腾它,再加上我的大多数视频拍摄都是由这台相机完成的,今年终于在传感器上烧出了一个坏点,当然我也不太确定是不是拍视频太多的原因,我之前的佳能相机也是拍了很多视频后,发现画质下降,坏点变多的问题,不知道大家的相机有没这类问题。细心的小伙伴应该也发现了,我之前视频中央位置一直有个白点,那个就是坏点,后期去除真的非常麻烦,我尝试过各种方法,最后我还是放弃了。所以今年就不得已,动了换掉这台相机的心思。
富士也没辜负我四年的等待,推出了GFX50s的二代,其实一代出的时候我就看上了,无奈体积太夸张,外型设计当时还是中画幅的传统路线,况且第一代产品我一般也不买,保持观望的心态。之后相继推出了50R,说实话我着实不太喜欢50R的外观,并且旁轴设计对我用处不大,平时我根本就不用取景器,所以个方面的条件也都不合适。到了GFX100虽然一亿像素当时一出确实震撼,但无奈体积实在是太大了,实体店试了一下,给自己吓着了,跟背着两块板砖出门差不多。去年的100s各方面其实都比较贴近我的需求,但再理智的分析自己的购买目的,其实只是想要拍摄8K延时,1亿像素显然有些奢侈,再加上高分辨率带来的大数据量,在硬盘存储上受不了,现有的电脑后期处理可能也跑不动,周边投入的成本会跟着机身一起上升,非常划不来。最终等来了今年的富士GFX50s ii,从外型到画质等各方面的指标,可以说堪称完美都符合我的要求。
这下可好了,换了中画幅就跟换了品牌其实没什么区别,整个系统都是全新的,原来的镜头统统用不了了,这就是我为拍8K延时所付出的代价,我也知道这一步迟早都要迈的。在确定用中画幅拍延时之前,其实我在网上做了好几年的调研,希望能有其他摄影师给出意见,结果除了一位摄影师分享过使用50s拍延时的感受,仅此一篇文章,而且也没有写的很详细,几乎整个网络找不到任何中画幅拍延时的案例分析。我觉得自己可能是个奇葩,脑回路有些不一样,只能自己亲自尝试了,至于GFX50s ii拍延时到底好不好用,那就要负责任的用一段时间才能知道了,欲知详情,还请您慢慢等我测试了再来分享。
有了中画幅之后,手上的另一台黑色X-T3就担当起了拍视频的重任了,银色这台今年算是退休了,对比银色和黑色这两台机器,说实话我觉得黑色的手感要更好一些,可能是表面喷涂不一样,银色感觉很容易掉漆,您看我这还算是用的很在意呢,下面快装板安装的位置,以及小局部都已经出现了掉漆现象,当然这也可能是我使用这台银色的时间要更多一些。使用中出现过几次无法关机,屏幕卡住的现象,都是直接拔电池解决的,次数很少,也就3-5次吧,不是什么大事,其他方面富士X-T3的质量还是比较过硬的,包括雨里雪里也都没有出现罢工现象,所以这台黑色应该还能再战斗几年。
镜头篇
由于中画幅的介入,原有的镜头功能分布发生了变化,目前我手中拥有四支X系列镜头,超广角10-24,标准变焦16-55,长焦70-300,这三支镜头覆盖了等效16到450mm的焦段,满足我日常拍摄的需求,比较常用的是这个16-55,随便拍点身边的什么都可以用它,光圈2.8暗光环境基本上够用,夜里手持拍摄还是比较弱,它也是我拍视频主要使用的镜头,每一期视频都是用它拍的。我也试过用10-24拍视频,但没有16-55好用,通光量和自动对焦识别都不如16-55mm,这个好不好用其实挺微妙的,如果您没有拿它和其他同类镜头,去同时比较的话,可能觉得都差不多挺好的,但真要是放在一起左右手去对比,就会有新的结论。
至于16-55我觉得您要是对各方面要求比较高,不介意它重一点,特别是打算出去接单的小伙伴,别舍不得投资,它绝对是个可靠的合作伙伴。说个小插曲,我今年发现16-55的手动变焦还坏了,思来想去应该是我在两年前,背包拉锁没拉,把它从椅子上掉地上了,还是我今年在录教学视频的时候,想要给大家演示如何手动对焦,结果才发现,很尴尬。说这个的意思是这个镜头的自动对焦能力真的挺好的,以至于我很久都没有发现手动对焦坏摔坏了,修应该挺贵的吧,我估计得200美金起,算了就继续用自动对焦模式拍吧。
70-300算是超长焦镜头了吧,等效焦距107-457mm,主要负责拍摄街头和建筑的特写,以及比较远的风景,重量适中,甚至说很轻,每次出门不管用不用的上,肯定要带上这支镜头。至于它的画质相信我也不用多说了,之前的对比评测和我的追光笔记里都给大家看了。至于它和腾龙18-300哪个值得买,我也很好奇,希望能给大家做对比测试。虽然我已经下单了,但是目前18-300还个处于没上货的状态,所以我还没有拿到实物去测试,目前无法给大家选购的建议,估计这个月底前能拿到了吧,大家再等等。
富士原装镜头我还有个80mm微距定焦,画质成像特别的好,算是我用过的富士镜头里最锐利的,买它是因为之前的一个摄影项目,但说实话这个镜头平时我用的很少,如果您专注在微距摄影上,绝对推荐购买。否则真的再考虑一下,它真的特别的重,而且也很贵。镜头再好,利用率低的话也是白搭,目前我也在考虑其他的替代方案,一旦找到,这个镜头就会说拜拜了。
关于富士10-24这支镜头,一直没做评测的原因,怎么说呢,过于平庸,没有特别的惊喜,它是目前富士变焦广角镜头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,所以也没的可选。我准备推出两个测试对比视频,10-24对比8-16mm,以及10-24与中画幅23mm之间的自杀性对比测试,来给大家说说我的想法,还请大家耐心等待。
有好多小伙伴问我,镜头晃动有声音正常吗?正常,这是防抖组件的声音,凡是带有防抖功能的镜头和相机都有声音,不用担心,16-55mm是唯一没有防抖的它就不响。
之前视频评测我推荐过这支铭匠TTartisan的50mm 1.2,虽然我很少有暗光环境手持拍摄的机会,但我还是想有一支大光圈定焦,来弥补手上镜头最大光圈只有2.8的不足,这个镜头超级便宜,超级好用,用了都说好。
目前中画幅GFX50s ii这台相机,我只配了23mm定焦镜头,等效18mm,是目前富士原厂镜头中唯一的广角了,听说明年会推出变焦广角镜头,我也不是特别的感兴趣。既然选了中画幅,就要抛开固有思维,化繁为简。目前有用它代替原来10-24的想法,所以晚点咱们对比之后再看看。说实话这次换系统,也让我对设备有了重新的思考,反省过去的自己是不是太贪心。未来的日子,我将带着这台中画幅去探索世界,掀开新的篇章,也祝自己生日快乐吧。
三脚架篇
目前我有五个三脚架,除了我自己买的两个,坦白说另外三个都是品牌送测的,但并不影响它们好不好用。百诺的这个架子今年很少用了,原本购买的目的就是图它轻巧,但自从有了富图宝的空气二号,便携的选择基本就都是空气二号了,旅行带三脚架就会很纠结,不带怕错过什么,带了可能一天都用不上。空气二号确实要更轻更便携,背着没什么重量感,徒步和旅行都非常的适合,我上次瀑布之旅不就带它去的么。缺点是反折的次数多了螺丝容易松动,当然它可以用六角扳手拧紧,不影响使用,但相比其他三脚架,老需要拧紧的话,是不是有点烦人了。还有就是很多小伙伴反应,这种腿的设计很容易没锁紧,导致摔相机,这倒是很真实,在放上相机之前,我都会先确定一下每节腿管是否锁紧了,然后再装上相机,安全第一。
剩下三个碳纤维三脚架各有用途,如果是单机拍摄,我会首选马小路2542,特别是在城市拍摄,万一遇到有栏杆的环境,有中轴可以升高一些,提供更多的选择。徕图324C和2542属于同类产品,区别是324C没有中轴。在使用上,马小路的新款云台XB-2R的设计,要更方便调整角度,并且带有全景旋转,单旋钮锁定用的多了就更喜欢了,习惯养成之后也就没再用回徕图了。我承认徕图看上去要更敦实,但质感和手感上这两个差不多,区别不是特别的大,都属于性价比极高的碳纤维三脚架。关于这两个三脚架的对比评测,大家还需要我出个更详细的么?弹幕或留言告诉我,再决定。
目前手上最重,当然也是最稳的一个就是3542sv了,缺点当然就是太重太大了,但是为了稳定性,这是必须要牺牲的,没的可选。确实它特别的稳,我在拍摄延时和使用长焦的时候都会用它,非常的可靠,324C有一次风大的时候都被吹倒了,所以您看云台这里磕坏了,心疼啊。为了加强稳定性,和操作的便携性,我给3542配了一个百诺的三维云台,市场上的选择性并不多,这一款在角度调整上的设计让我眼前一亮,向左旋转是微调,向右旋转是大幅度快速调整,有了它调水平实在是太方便了。唯一的缺点就是大,有了它就放不进三脚架包了,拆下来放包里也占地。
原来的这个XB-3R的球型云台拆下来之后,刚好放在滑轨上,也不浪费,省的每次还要拆来拆去了,滑轨的缺点依旧是携带不方便。我会提前做一些准备的工作,预想要拍摄的画面效果,再决定是否使用滑轨,基本就是开车出门的时候才敢带它。今年我还买了大疆RSC2稳定器,在街头拍摄,很多地方都不方便使用滑轨,所以就想到了稳定器来拍摄轨迹延时,买稳定器是为了拍延时,可能也就是我这么有病的人了吧,有病友在吗,出来打个招呼吧。当然它也可以用来拍视频,因为我的X-T3不带防抖,大范围移动仍然是不太可能的,即便是有机身防抖,其实也是无法跟稳定器的效果相提并论,不然还让人家稳定器厂商怎么活。
滤镜篇
去年我还在使用LEE的方片滤镜系统,缺点就是体积很大,占用很多背包的空间,好几个包都不方便带它。今年改用了磁吸系统,确实安装方便,而且体积小,也便于携带。目前我正在使用的是兰道B.way磁吸二代和卡色Kase的金刚狼系列,都是磁吸圆形滤镜的设计,真是做的一个比一个小,兰道的磁吸二代已经用了一整年,目前非常满意,在10-24超广角镜头上叠加多片使用也没有暗角,只是在用10档的ND减光滤镜时有轻微的偏色,整体来说评价还是很不错的。卡色这套刚拿到,还热乎着呢,主要用在中画幅的23mm上,镜片超级薄,便携性上比兰道还要小,这两套滤镜唯一的缺点是在渐变滤镜的调整位置比较有限,目前我仍然在寻找携带方便,色偏小没暗角,并且能够完美使用GND的解决方案。
UV滤镜目前我只给16-55配了B+W的,超广角镜头由于总使用滤镜系统,我嫌麻烦就没配。长焦镜头用的不多,本身画质就有所下降,所以我也没配UV滤镜。推荐大家只给挂机常用镜头配一个就行了,主要作用是过滤紫外线,保护镜片镀膜,特别是旅行的时候相机放在桌子,可是很容易溅上油渍的,不好清理。镜头挺贵的,UV滤镜就别不舍得了,不好的UV滤镜在逆光时会出现蓝色的晕光。
CPL依旧是拍摄风景用的最多的滤镜,无论是拍摄城市风景,还是建筑都有非常奇特的功效。其次是ND1.8和3.0的减光滤镜,其实3档和6档减光效果是比较常用的,当然这也要看您想要多慢的快门速度。
由于今年包围曝光拍的比较多,GND渐变滤镜用的就少了,当然延时视频这种一次直接成像的,GND渐变滤镜还是必不可少的,不要偷懒哦。
方片滤镜仍然有它的优势,不过对于我目前的情况,真的是用的越来越少了,只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,方片滤镜在GND渐变上会有不可取代的作用,以及超广角镜头,特别是球面镜,仍然离不开方片滤镜系统。明年会给大家再多分享一些滤镜的使用技巧,把各种滤镜的优势劣势分析一下。
背包篇
眼睛尖的小伙伴早就发现了,我已经改用Shimoda的背包了,这还要感谢一位小伙伴,你懂的,60升超级大,适合户外长途旅行和设备比较多的时候携带,内胆隔断可拆卸,所以它也可以是一个普通的旅行背包,很灵活机动,内胆带两个包,可以单独当作小单肩包使用,但其实我一次都没这么用过。Shimoda是我非常喜欢的品牌,第一材质好,第二设计理念非常打动人,背包这里有个小兜,看起来什么都放不了,但实际上它是放垃圾的,旅行中的塑料袋和纸直接团起来放进去,细节设计非常走心。第三,对各种体型的人都友好,背带位置可调,甚至可以单独购买小号或者大号的背带,让每个人都能合适,确实这个包是我用过所有摄影包中,背负感觉最好的,设计的恰到好处。
平时随便拍一拍,带一机一镜,我就用战术背包,其实当时就是看中了外型,很不像摄影包,比较低调。不过这个单肩的背包,带的设备多了,走的时间长了,还是后背疼,特别是现在换了中画幅,要把中间的隔断全都去掉,相机刚好填满整个背包,估计走不了多久就不行了。
目前常用的摄影包就这两个,所以大家经常看到我背的还是Shimoda,有时候顶层填不满,我也想要双肩的,减轻负重,要不是这个单肩包已经超出了退货期限,恐怕它已经不在了。Shimoda今年推出了两款新品,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,不过我还是喜欢它的这款蓝色,之后就没有出过这个颜色了。我这个是60L的,如果您既有相机,也要放无人机,平时也是最少带两个以上镜头,那最少也要买40升以上的包,才能装下所有的东西,毕竟背包里除了设备可能还会放一些其他的东西,否则会过于紧凑。购买前,先把自己要带的东西都拿出来放到一起感受一下体积,量量尺寸再决定买多大的。再留一些空间富裕,有没有装电脑的仓位是一个很大的差别,也别忘了考虑这个因素。
配件篇
这个Anker PowerCore 20000PD的充电宝,我强力推荐过好多次了,绝对是旅行和外出拍摄必备的良药,电池不够用,手机运动相机稳定器的续航问题,统统可以解决了,毕竟忘了充电这种错误每个人都犯过,有了它就不用担心了,当然别忘了给充电宝充电才行。目前我它可以充我所有的设备,包括手机,富士X-T3,大疆运动相机,RSC2稳定器,Mini2无人机,还有滑轨都能在使用中边拍边充电,不耽误干活儿。
还有新买的GFX50s II都是可以开机充电的,我本以为是不行的,因为富士官网并没有写,亲测有效,关机时充电会显示绿灯,开机会在屏幕上出现插头的图标,这下我就更放心了,一次充满可以给相机充电8-11次,实际用起来也差不多,平时一个星期充一次点。这款充电宝已经有年头了,担心它停产我今年就又买了一个,当然其他品牌的充电宝可能也有同样的效果,最重要的一定要有PD接口才行,普通的充电宝是不支持PD的,购买的时候您看准了,其他品牌还是测试了才清楚,Anker是富士官方认可的品牌,所以我也就比较信赖它了。
城市中拍摄其实比想象中要麻烦,特别是拥挤的街区,有可能是不允许使用三脚架,也有的是没有地方支三脚架,这也包括露台或者楼顶观景台。由于我在这方面的需求较多,所以目前有三套不同的应对解决方案,迷你三脚架和大力夹以及平板支撑,来说说它们各自的优缺点,大力夹适合有栏杆或者扁平的位置,使用的时候注意栏杆是否会晃动,小心调皮的孩子会在旁边爬上爬下的。
在平台窗台这种位置,使用迷你三脚架和平板支撑都是更稳定的方案,重型设备强力推荐平板支撑,就是稳没别的,缺点是比较大,因为还要带个云台来搭配。迷你三脚架应用范围比较的受限制,因为三条腿展开后占用面积就增大了,相比平板支撑需要更大的面积,但是它携带起来很方便。
富士X-T3在拍摄延时的时候一直使用的都是JJC的快门线,目前我有两个,在两台相机同时拍摄的时候就用上了。这一款快门线也可以使用在中画幅上,当年买的时候我就留了个心眼,所以在购买产品时也要对未来换设备做一个预估,能覆盖的多一些更好,未来换机身也不担心。
说到通用性的问题,真要吐槽了,L快装板,由于GFX50s ii刚推出没多久,就没有什么品牌给它做配件,L快装板一个都买不到,只好继续等了,这就是第一时间买新机型的一点小尴尬,当年X-T3刚买的时候,前三个月的RAW文件都不能在Lightroom中识别,生生的拍了三个多月JPEG,这些都是第一时间买新机身的问题。当然这都在慢慢的改进,像今年GFX50s ii还没出,Adobe就已经更新了固件,Lightroom和Photoshop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识别读取RAW格式了。
以上就是我在2021年所使用的设备,网站里的「我所使用的设备」页面,也已经更新了,每个设备(包括视频和后期设备)后面都附带了简短的评测和感受,好东西就要拿出来分享,在我这儿没有秘密。
更多粉丝福利
〰️
更多粉丝福利 〰️
Edi Chen
80后北京人在纽约,旅行摄影师,专注于拍摄城市风光、建筑和延时摄影,欢迎来到我的博客。我会拍下沿途的风景,分享旅行经历,推荐值得去的景点,点评使用过的设备,以及居住过的酒店,如果你也喜欢旅行和摄影,欢迎关注我,咱们一起玩摄影。
实战摄影课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