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imoda Explore V2 35搭配Peak Design内胆的可行性
2021年11月我购入了Shimoda Explore V2,选择35是希望能多背一些设备,特别是使用中画幅或者DSLR老单反,30的深度会不够,背起来会很顶后腰,降低背负感。在使用35的过程中,我遇到了一些问题,最让我头疼的是配套的中号DSLR内胆,说实话真的装不下什么。于是在2023年底,我购入了DSLR大号V3内胆,希望能解决收纳的问题,结果发现使用感受不仅没有提高,反而出现了更多新的问题:顶舱空间几乎没了。
购买35的前提条件
如果您正在考虑35,那么说明您有很多设备,这个很多可以理解为两个相机机身,两个镜头以上,或者有无人机。如果只是一机两镜的配置,那么25和30才是更正确的选择,看电脑的尺寸,14“以下选25,14”以上选30,APS-C和M43选25,全画幅选35,基本就是这个思路。
但对于纠结30和35这两个型号的人来说,比如我,虽然个子不高,但是设备多,同时背包里还可能会有很多配件,零食,滤镜,那么35的拓展性,也就是未来持久用下去的时间,要比30更高,这里面有个最主要的参数参考,那就是背包的厚度。
重要指标也是痛点
以上面这张我平时使用的情况示意,35可以实现DSLR单反侧躺,镜头可以竖放,这都是可以更大化收纳的重要指标,而30的厚度无法实现。但同时这个厚度也是痛点,为了实现这个高度,35搭配的内胆,无论是中号还是大号,它的边缘都是卡的很紧的。这种硬硬的内胆,把整个包给撑起来了,所以在背着的时候,看起来像是圣斗士背着个箱子,无论是视觉还是实际重量,都让我非常的不喜欢。
带有钢架内框也是增加背包自重的另一个原因之一。
大号内胆的痛点
收纳隔断增加,而牺牲了顶舱的空间,换上大号内胆后,顶部几乎放不了什么东西,大概只能收纳运动相机自拍杆,两侧的口袋拿取都变得非常困难。
甚至在放入大号内胆的时候,从背后很难滑入,从顶部拉锁要更容易一点。
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
针对以上痛点,我了解到,一即便是35,也不要轻易尝试大号内胆,二能否降低内胆厚度,增加背包整体紧凑度,同时拥有中号内胆相同的收纳管理。于是,我把眼睛放到了其他品牌身上,经过多方面比对,决定试试Peak Design最新升级的Cube V2。
这是两款内胆在高度上的区别,外部高度相差2厘米。
Peak Design Cube V2 Medium: 31cm x 31cm x 15cm
Shimoda DSLR V3 Large:41.9 x 29 x 17 cm ( Medium:30 x 29 x 17 cm)
放入背包后的效果,2厘米的差别几乎看不出来,可别小瞧着两厘米,背在身上的感觉很不一样,更为紧凑贴身。
这是我放进设备后的效果,滤镜包位置很灵活机动,为此改用了Mindshift(关于使用感受看这里),整体一体化,拿取更方便。
内胆盖子可以遮在背后,放进包里就看不到了,也可以随时拉出来盖上。盖子里有一层海绵垫,可以拉出来,需要的时候再装回去,想的十分周到,放到旅行箱里的时候,对顶部起保护作用。
再说说隔断,Shimoda的隔断真的是又爱又恨,爱是因为很硬很结实,可以起到不错的保护作用,恨也是因为太硬,已经卡断我两个相机眼罩了,同时因为太硬,放东西很有局限性。而Peak Design采用比较软的EVA泡沫,也是起到设备之间减少冲撞的效果。而我很喜欢Peak Design这个小兜的设计,终于不担心那些小配件会丢了。Shimoda也有类似摄影,需要单独购买。
在尺寸上,Shimoda自己的无反中号内胆,和Cube V2最是最为接近的,但仅有13cm的高度搭配35有点小材大用了。
在设计上,Peak Design要想的更周到,四周一圈提手设计,让拿取非常方面,也不会像Shimoda原配内胆那样卡的死死的,拿出来放进去都颇感费劲。
总之,我对这次的大胆尝试非常满意,我终于不用为这事发愁了,否则每次设备不多,都不想带Shimoda出门,就是觉得太蠢笨了。由于Shimoda大号内胆全面缺货,放上eBay一天就出手了。
更多粉丝福利折扣
〰️
更多粉丝福利折扣 〰️
Edi Chen
80后北京人在纽约,旅行摄影师,专注于拍摄城市风光、建筑和延时摄影,欢迎来到我的博客。我会拍下沿途的风景,分享旅行经历,推荐值得去的景点,点评使用过的设备,以及居住过的酒店,如果你也喜欢旅行和摄影,欢迎关注我,咱们一起玩摄影。
实战摄影课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