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设备评测
专注于公路旅行、城市风光、延时等旅行摄影相关设备的测试和使用感受分享
主视频副拍照的标准变焦镜头-富士FUJIFILM XF 18-120mm f/4
18-120mm这个镜头的焦段乍一看是十分吸引人的,特别是放在APS-C画幅上,等效焦距达到27-183mm,相当于一个小天涯头。也正是这个焦段让大家更为迷惑,对比富士自己的18-135mm,以及腾龙的18-300mm,似乎对18-120mm有着更高的期待。那么这支镜头是否值得购买,画质到底怎么样,我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使用感受。
不仅仅是VLOG相机-富士FUJIFILM X-S20使用感受
对于像我一样喜欢拍照多于视频的小伙伴们,这台相机怎么样呢,毕竟拥有机身防抖也是XS这个系列比较吸引人的一个点,这次它还加入了多种自动识别曝光模式,让它的操作更简单,很容易上手,真正实现了有手就行,后面有案例给大家看一下,把参数都交给相机来自动判断,能拍出什么样的照片。无论您是第一次购买相机,还是准备买个体积小巧的备机,希望这个视频可以提供给您一些购买的参考
中画幅的超大光圈定焦镜头-铭匠TTArtisan 90mm F/1.25
富士中画幅的镜头群中,大光圈镜头的选择性比较的少,只有80mm f/1.7和110mm f/2,而这两个镜头的价格也都是$2000以上。铭匠TTArtisan的90mm f/1.25是中焦段,且价格相对比较低的选择,价格约为$515,当然如果您不介意使用手动对焦的话,那么选择它会是一个还不错的尝试。
百诺碳纤维三脚架Benro Mammoth TMTH44C
在寻找重型三脚架的过程中,我无意间发现Benro的Mammoth系列,目前在网络上,找不到这款产品的任何真实使用感受相关内容,这个系列只有TMTH44C这一个型号,但它的各项指标,正恰巧达到了我的需求。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买了一个,它的标准售价为$349.95,使用了折扣券,最终入手价为$314.96,供大家参考。
GND渐变滤镜的实战应用和选购指南
在数码时代的今天,几乎所有相机都有了HDR自动合成,也都有了自动包围曝光功能,再加上现在相机的宽容度变得越来越好,后期软件也帮了不少的忙,那么GND滤镜还有没有使用和购买的必要,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。我认为它可以说是整套风光滤镜中,至关重要的一个关键点,GND滤镜不仅体积是最大的,最不便于携带,况且价格相对来讲也不低,所以到底值不值得买,咱们一起寻找答案。
DIY自制防反光罩-隔着玻璃拍照必备
城市旅行中必不可少的,就是到高层建筑顶端去拍城市夜景,那种俯览整个城市的感觉,真的是太棒了。纽约就有不少这样的观景台,五个其中的三个都是室内,隔着玻璃拍摄会产生反光和重影,这给拍摄带来了不少难题。于是我用3.5美金自己制作了一个反光罩,完美解决这个问题。
可调位置的圆形GND滤镜系统-卡色金刚狼四代Kase Wolverine IV
难道在圆形和方片滤镜系统之间不能有一个更好的中和方案吗?测试来自于卡色Kase最新推出的金刚狼四代的圆形磁吸滤镜,它的卖点是在保留圆形滤镜方便携带的基础上,做到了可以调整GND滤镜的覆盖范围,这不就是传统圆形滤镜的最大弊端么,咱们来看看这套滤镜可以做到什么效果。
黑琵三合一碳纤维旅行三脚架HEIPI W28
简短来说黑琵三合一有诸多的优点让我会选择它,碳纤维材质,三中轴稳定性极好,带全景底座的球型云台,以及它的多功能拓展性,可以说我想到和没想到的功能,它全都给了,并且表现成绩都很优秀。如果您也正在寻找一个旅行三脚架,或者说备用脚架,那么黑琵三合一也许是不错的选择。
我今年为什么卖掉了两个大件设备:无人机和稳定器
我是一名居住在纽约的职业旅行摄影师,主要拍摄的题材是城市风光和公路旅行,以照片拍摄为主。对于视频的拍摄需求,主要是摄影课程的制作,和YouTube频道内每周的视频分享,有户外现场的拍摄记录,也有室内教学的拍摄需求,所以视频设备对于我来说,虽然不是主要生产力,但仍然有很大的需求作为辅助。
腾龙标准变焦挂机镜头Tamron 17-70mm f/2.8
腾龙为富士X系列机身带来的第二支镜头,焦段为17-70mm,等效焦距25.5-105mm。尽管富士原厂的标准变焦镜头目前已经有3个,但同时拥有大光圈和防抖的镜头,目前还是处于缺席的状态,那么腾龙的17-70的出现,就弥补了这个空缺。
